现在看来,让央行以更独立的决策权在保持国家金融稳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主要作用,时机尚未成熟。此次国务院的通知正显示了,目前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因素要远为复杂。
谁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这一问题的答案的意义或许不在于答案本身,而在于火车头如果减速可能是不得了的事情。 几乎没有人能否认房地产业在今天的中国经济中的重要位置,它无疑已经成为支柱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的重要部分。一种说法是,今年前7个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达18753亿元,同比增长32.7%,是1994年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其中房地产业增长所释放的能量,对中国经济克服非典不利影响、保持向好局面起到较大促进作用。央行121号通知发布以来,一些房地产商、地方政府以及管理部门极力强调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央行叫板,意思即在于不能就此紧缩信贷,给扩张欲望正旺盛的房地产业踩刹车。 国务院近日召开房地产工作会议采纳了这种“贡献说”。与此同时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强调实现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部在8月中旬即向外界披露了核心内容的这一通知,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央行121号通知所标示的收缩银根的宏观调控方向,企图既让房地产业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又能以“健康的”发展来避免金融风险。 这种首尾兼顾的努力,一体现在调整供应结构,缓解“得广厦千万易,庇天下寒士难”的结构失衡难题。在满足中低层住房需求、扩大房地产消费者基数的同时,此次通知亦强调对高档、大户型商品住房以及高档写字楼、商业性用房积压较多的地区在土地供应和信贷方面加以控制。那些证明本地高档住房“需求旺盛”的地区恐怕则可以仍然享有相对宽松的政策空间。 二体现在信贷控制不搞一刀切。此次通知较央行121通知要大大和缓,尽管也要求严格管理信贷,但指出对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项目,要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要妥善处理过去违规发放或取得贷款的项目,控制和化解房地产信贷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这个“继续加大”和“妥善处理”,相信令诸多发展商长吁一气。 不过,此种努力要想真正做到首尾相顾,却是难上加难。如本报6月19日社评《央行紧银根应避一刀切》所指出,由于国内商业银行没有良好的风险分析机制,央行调控一出手便是行政式的急刹车和一刀切。现在银行系统的风险分析能力未有根本提升,要通过甄别“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妥善处理此前的项目来控制风险,无异于走钢丝。而且,目前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你可以说是经济欣欣向荣的一个指标,但也意味着通胀的压力和过热的危险;目前的信贷增长速度,你可以说是投资需求旺盛,但也可能带来新一轮银行不良资产,增加金融风险。鲜花与悬崖,似乎仅在一念之间;对金融大势的这个专业判断,究竟要让谁来下? 一个答案是央行特别是它的货币政策委员会。此前央行与银监会分拆的一个意图,便是要加强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与作用,以稳定宏观经济。121通知发布之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说,要提前防止过热,可以看作牛刀小试。但现在看来,让央行以更独立的决策权在保持国家金融稳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主要作用,时机尚未成熟。此次国务院的通知正显示了,目前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因素要远为复杂。与此相关的是,今年投资规模扩张的原因在于,一是地方政府换届之后加快发展步调,投资需求大幅增长。二是由于银行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下达指标要求,国有商业银行为做大分母也乐于增加贷款量。如果无法有效而合理地抑制地方政府、部分部门、发展商与银行抱在一起的投资扩张冲动,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的这一功用,便很可能被滥用为刺激经济的非常手段,很可能使中央在需要适度调控房地产投资时“投鼠忌器”,整体经济在某个时候便很可能一头扎向虚假繁荣的泡沫未来。 这是对央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一大考验。央行的专业判断如何更准确,决策如何更具协调性,协调能力如何才能更强,是否121通知妨害了经济增长的大局,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如何才能更独立。中央银行政策独立性弱化的一个后果是,它在运用货币政策来稳定宏观经济时就会渗入政府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干扰,结果就不能更充分地稳定宏观经济。现在要做的是,吸取西方20世纪70年代的教训,不要等到通货膨胀严重起来时,才想起去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