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就2008年奥运会举办之前,北京如何落实产业发展布局规划,打造五金建材产业基地问题,专访了北京五金门窗行业协会副会长田家玉。
田家玉是国内五金建材行业的专家。他指出:“入世”以后,国际上有实力的建筑公司纷纷涌入中国,对我国同行业企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就我国日前五金门窗行业来讲,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人才匮乏,产品档次低,技术水平落后,创新能力较差,竞争实力薄弱。相反,能够进入中国建筑市场的外国公司一般都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特别是他们拥有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市场开拓方面,他们的经验也比我们更丰富。因此,这场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国内企业生死存亡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沉着应对,在竞争中壮大自己的企业。
说到这里,田家玉算了一笔帐:现在离举办奥运会还有5年时间,但我们能够利用的时间顶多只有4年。这4年时间,将决定我们建筑行业的命运。他解释说,因为奥运会之后,北京建筑市场将会出现一段回落。但是,田家玉强调,奥运会之前的时间对北京企业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我们要迅速壮大自身,为我们向北京之外的中国市场乃至世界市场进军做好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准备,练好内功,壮大实力。他说,北京建立顺义门窗幕墙五金建材产业基地,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重要举措之一。
北京市提出建设五金建材基地的思路,是借鉴了国际上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在美国、日本、欧洲以及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相同行业的企业,一般会在一两个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集中到某一地区共同发展,形成闻名世界的产业带。如美国的硅谷、底特律的汽车城,就是众所周知的典型事例。
“当然……”,田家玉似乎在提醒大家:宏伟的目标不等于是眼前的现实。要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必须从现实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他说,有些东西我们一时半会还体会不到,把握不准。但现实一点看,建立产业基地最少有如下好处:一是入住基地企业都属于建材行业,彼此之间可能都是上下游关系,我的产品就是你的原料,出了我的车间就进入你的工厂。这种近距离配套不仅节省了仓储、运输、采购费用,降低了原料成本,减少了交易费用,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专业化分工。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提升技术标准,提高产品质量,从而降低产品价格,集约化经营效应由此逐步显现出来。
二是通过人力资源共享,形成人才优势,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由于我国建材企业分散,人才也散处各地,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又人为地加大了生产成本。产业基地的建立可以使建材行业的人才集中到基地中来,形成人才群体,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三是通过信息共享,提高市场开拓能力;通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相同行业的企业集中到产业基地中,不仅带来了资金流、物流、人流,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信息流。企业在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的获取上,不仅比以前速度快了,而且在渠道上、准确度上,都比过去拓宽和增加了。信息流大、处理信息能力的增强,必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增加其在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
来源:[人民网-市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