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监督 提升银行贷款管理质量
从2004年起,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类银行将奉行国际标准,取消现在并行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制度。这是银监会在近日召开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工作会议上提出的。
会议同时指出了近期银监会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监管重点:将重点检查其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情况,加强两类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的监管,重点检查、监测业务增长最快领域的风险控制及资产质量情况,包括房地产信贷、汽车贷款等。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这种分类方法是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目前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损失四类。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据有关专家介绍,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目前我们所熟悉的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一逾两呆”(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到期未能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指逾期超过一年期限仍未归还的贷款,呆账贷款则指不能收回的贷款),是一种根据贷款期限而进行的事后监督管理方法。“一逾两呆”的不足就是掩盖了银行贷款质量的许多问题,比如根据贷款到期时间来考核贷款质量,就会引发借新还旧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将一笔不良贷款变为正常贷款,而实际上并没有降低风险。这种分类法很难甚至根本无法达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而五级分类法正是克服了它的有关弱点,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商业银行的盈亏状况,因此成为改良贷款质量管理方法的必然选择。